中新网东京11月28日电 “闽都文化与国际民间交流”研讨会近日在日本京都万福寺举行。
100多位中日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如何进一步挖掘闽都文化国际民间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推动福州与日本的文化艺术交流,助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扩大闽都文化海外影响力,推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闽都文化与国际民间交流”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日本黄檗宗管长近藤博道表示,从福建福清渡来日本的隐元禅师创建了黄檗宗,宗祖隐元禅师传播的黄檗文化对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他表示,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希望今后双方在隐元祖师“道义撑持,东西互照”的精神感召下,加强两国的友好交流。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会长徐启源表示,希望通过举办闽都文化学术交流和闽都文化书画摄影艺术创作展示等系列闽都文化海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福州与日本的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合作做出新贡献。
研讨会上,专家围绕中日民间交流、福州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国城市外交的作用等专题作主旨发言。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闽都文化与国际民间交流”主题开展了气氛热烈、富有成效的交流。不仅深入研讨闽都文化与国际民间交流,特别是福州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更以饱满的热情,关注中日文化交流的未来,为之后的研究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源远流长——闽都文化走进日本书画摄影艺术巡回展”在日本京都万福寺举行。主办方供图
当日还举行了“源远流长——闽都文化走进日本书画摄影艺术巡回展”。巡回展所展示的近百幅作品,均以闽都文化丰富底蕴为创作主题,展示闽都文化国际交流的特质,用艺术的手法让人们再次走进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福州,感受闽都文化开放、包容、互鉴、互惠的深厚魅力。“源远流长——闽都文化走进日本书画摄影艺术巡回展”还将在那霸、东京等地巡回展出。(完)
中新网临汾11月28日电 (刘小红)28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在那棵枯枝杈桠、沟壑遍身的古槐树下,无限回味这里的故事、文化与乡愁。
正值初冬,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尽显沧桑厚重。园内影壁上大大的“根”字,饱含槐乡父老浓浓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内外移民后裔悠悠的思乡之情。
园内影壁上大大的“根”字,饱含槐乡父老浓浓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内外移民后裔悠悠的思乡之情。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史载,元末明初,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如今,大槐树移民子孙繁衍遍布中国各地,并辗转迁徙海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老幼皆知。一直以来,洪洞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数亿移民后裔铭记着这份遥远的乡愁。而那棵大槐树,久而久之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也成为移民们怀祖的寄托。
正值初冬,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尽显沧桑厚重。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应海内外移民后裔的要求,1991年洪洞县开始举办“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除了清明节,洪洞大槐树景区在中元节、寒衣节也会举办祭祖大典,每次都会吸引海内外游子归来参祭。
如今,洪洞大槐树景区已成为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其祭祖习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该习俗传承了600年以来民间祭祖习俗的精华,并浓缩成迎请神主、敬香通神、敬献供品等9项议程。
记者了解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体验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更有“非遗文化”《开门迎亲》《苏三路过大槐树》《传统祭祀》等演出和实景演出《大槐树移民》《铁锅记》等;景区移民实证展览馆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移民后裔捐赠的家堂图、家谱、书籍和明清时期的生活用具等,人们在这里可穿越时光,追忆往事,品味乡愁。
图为洪洞大槐树景区内演出。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近年来,洪洞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根祖文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强力打造核心产品,培育旅游新业态,实现景区提档升级,走出了一条极具洪洞特色的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洪洞县基于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乡村民俗的资源分布,规划了“一核四带六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过程中,洪洞县以根祖文化为依托,以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全县整体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0万余人。如今,文旅产业已成为洪洞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洪洞大槐树景区已成为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景区供图
“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由临汾市委宣传部、临汾市委网信办、太原市委网信办、晋中市委网信办、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共同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完)